citizenzxc 发布于:2006-12-30 23:53
继《Untouchables》之后至今又看了二十来部电影,因为课程考试繁忙(借口啦……)以及本人手懒(这才是真的),看过这些电影后没有留下些文字纪念一下感受。趁着还有些印象,现在都综合到一篇文章里备忘,有时间再拣几部好好写写。

- 红圈 Le Cercle Rouge (1970)
看完后我在学校BBS上的评语是:有些电影是完美的。梅尔维尔就像是有魔力一样,他让他电影中的角色静静地、一言不发做着事情,在我们看来就是酷,就是 帅,表现得就是精彩,一些关键场景里连音乐都没有使用就成功的达到了紧张惊悚的效果。法国电影在这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有很多这样的没有多少渲染的“动作 片”。比如我在假期里看的《rififi》,同样经典的盗窃珠宝店的戏,那种紧张的动作的张力不是直接的送到你的面前,而是通过翔实客观的描绘给观众一种 感同身受地参与其中的感觉,从而达到紧张的效果。《红圈》和《rififi》未免有些题材撞车,不过出色的演绎无碍它们都成为法国电影中的经典。另外一个 给我深刻印象的方面就是梅尔维尔一贯的宿命论的观点,在影片中体现的太明显了,其实这片名就是这种观点的一种体现。作为film-noir这个词汇的原产 国,法国电影从来不乏黑色元素,什么大团圆结局、恶有恶报的小儿科似的剧情,一概无视。梅尔维尔算是将这类冷酷到骨子里的电影发展到极致了。在花絮里我看 到了风衣墨镜牛仔帽打扮的酷酷的梅尔维尔,也了解到了他一贯的低调作风。看来想要电影有风格,自己先要足够有风格才行。

- 盲女惊魂记 Wait Until Dark (1967)
奥黛丽·赫本确实是个伟大的演员,不仅仅因为她天使般的美貌和优雅的气质,更是因为她在拥有美貌的同时还能拥有美丽女演员通常所缺乏的绝佳的演技。 《Wait Until Dark》可以算是她杰出演技的最好体现了,这一点想必是已经被很多人提过的。在一部场景固定的情景剧里饰演一个独自在家面对不怀好意的恶人的盲女,赫本 出色的表演是支撑这部电影的基础。《Wait Until Dark》很容易让人想起希区柯克的《dial M for murder》,同样的固定的一个房间内发生的故事,同样的悬念迭起疑窦丛生。它们所共有的特点里我最欣赏的就是优秀的剧本,都是非常高智商故事情节,引 人入胜且拍案叫绝。值得一的是结尾处歹徒从暗处扑出的那个经典恐怖镜头,可惜我在《The 100 Scariest Movie Moments》里看过了,否则效果一定很好。第一次看时着实吓了一跳,太突然了。

- 没有面孔的眼睛 Les Yeux sans Visage (1959)
看经典法国片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同样的题材,法国电影人就是有一种能力能将电影拍得与众不同的好看。这部恐怖片不知道要是交给美国佬会拍成个什么样子。 这是最早吸引到我的一部CC选择的电影,就从它开始我发现CC选的片子是极好的观影指南,这是题外话了。而它吸引到我的地方就是海报上的这张面孔,而电影 中的这张面孔要更为“好看”。这个带面具的形象的设置真是太成功了,又恐怖又忧郁,吓人又怜人,一片空白却又写满了心情。这部“最优雅的恐怖片”在气氛渲 染方面做的非常优秀,同时又不乏欧洲电影一贯的深入人物内心的描述。业林中阴森的古堡,狗吠鸦鸣,再加上黑暗的结局(我说的吧,法国电影就是很少大团圆) 共同构成了一部经典恐怖片。当最后女儿忧郁的身影消失在黑暗的森林里时还真是有种揪心的感觉。

技术一流但剧情太弱,估计现在的小孩子都可以猜得出下一步会是怎样。要是仔细研究研究这种编剧模式的话还是有点儿意思的,比较典型的美国人的理想的成功的 故事,想名利双收,又赢得朋友一群、美人芳心;既要摩登生活,又享受美好老时光;要出人头地,还要有高尚的情操。这好事儿哪儿找去啊,还是看动画片吧。

- 黑猫白猫 Crna macka, beli macor (1998)
第一次看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太有趣了,这家伙真是搞笑天才。片中表现出的东欧风情很少在电影作品中看到,反正我是很少关注那里的电影。首先我的感觉是那里 太落后了,这是个不好的习惯,看片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时——总是在暗暗的比较国家发展水平。但说真的,真是太乡土了。可惜笑过忘了思考思考这 电影有什么内涵,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电影时不考虑那么多问题也是蛮享受的啊。
要断电了,明天接着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